大伾山 发表于 2020-6-1 20:40:47

认识【天仙玉女-(泰山老母)碧霞元君】传说与历史来源简介


  全称为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,俗称泰山娘娘、泰山老奶奶、泰山老母等,道教认为,碧霞元君「庇佑众生,灵应九州」,「统摄岳府神兵,照察人间善恶」。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,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。

  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,一说为黄帝所遣之玉女。据《玉女考》和《瑶池记》记载:黄帝建岱岳观时,曾经预先派遣七位女子,云冠羽衣,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,玉女乃,七女中的唯一修道得仙者。

  —说为华山玉女。但—般作为泰山女神,为泰山神之女。据明王之纲《玉女传》:「泰山玉女者,天仙神女也。黄帝时始见,汉明帝时再见焉。」一说为汉代民女石玉叶,凭灵泰岱。

  《玉女卷》称:汉明帝时,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妻金氏,中元七年甲子匹月十八曰子时生女,名玉叶。貌端而生性聪颖,三岁解人伦,七岁辄闻法,尝礼西王母。十四岁忽感母教,欲入山,得曹仙长指,入天空山黄花洞修焉。天空盖泰山,洞即石屋处也。

  山顶故有池,名玉女池;旁为玉女石像。可见汉晋时早有泰山神女的故事。汉代人还在泰山顶上雕刻神女石像,在泰山极顶修建玉女池以奉祀。

  五代时殿堂倾塌,石像仆地,金童之像漫涣剥蚀,玉女也沦落于泰山岳顶玉女池内。宋真宗东封泰山,还次御帐,在玉女池中洗手,一石人浮出水面,此乃玉女。

  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该池,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,命有司建祠并更名为「昭真祠」,遣使致祭,号为「圣帝之女」,封「天仙玉女碧霞元君」。

  明朝时,将昭真祠又更名为「灵应宫」,后又扩建,增大规模,为碧霞宫。赐号「碧霞元君」。

  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,认为碧霞元君乃应九炁而生,受玉帝之命,证位天仙,统摄岳府之神兵天将,并照察人间一切善恶之事。

  在中国的北方地区,民众对碧霞元君的信仰极盛,信徒以之为奉神,祷之即应。在民间广为流行宣扬叙述泰山娘娘灵迹的《泰山娘娘宝卷》,道教也奉为教门经籍,纳入道书之列。

  碧霞元君的称号,也并非泰山娘娘的独有,南方的天妃顺懿夫人也有此号,《封神演义》又说余化龙为主碧霞元君。直到近代,碧霞元君之名才为泰山娘娘开专有。

  另外,民间传说的碧霞元君更神通广大,能保佑农耕、经商、旅行、婚姻,能疗病救人,尤其能使妇女生子,儿童无恙。故旧时妇女信仰碧霞元君特别虔诚,不仅在泰山有庙,在各地也建有许多「娘娘庙」,并常在左右配祀送子娘娘、催生娘娘、眼光娘娘、天花娘娘等四位娘娘。

  这种信仰至今仍很兴旺,人们仍不辞劳苦登上泰山绝顶,许愿还愿,向其祈祷,香火不断。碧霞元君的圣诞为农历的四月十八日,一说农历的三月十五日,是时泰山碧霞祠和供奉碧霞元君的庙观均要举行隆重的庆典。

  碧霞元君其诞生年代和身世自古说法不一,有凡女得道说、黄帝玉女说、华山玉女说等等。有史可考的,宋真宗封泰山时,于岱顶玉女池旁得玉女石像,即造神龛供奉其中,封为「天仙玉女碧霞元君」,并创建昭真祠。

  祠于金代改为昭真观,明代称「灵佑宫」,近代称「碧霞祠」。元君庙在泰山上下有很多座,山顶的碧霞祠为主庙,山下的遥参亭、红门宫和灵应宫都是元君行宫。此外,泰山周围遍布很多小的元君庙。

  明清时,由于碧霞元君影响日益扩大,祀元君的庙宇也从泰山扩展到全国各地,每日里香火旺盛,对其的信仰遍及大半个中国。人们对碧霞元君尊崇倍至的原因有两条:首先,与元君的职司分不开。

  明万历二十一年(1593年)王锡爵《东岳碧霞宫碑》记载:「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,贫者愿富,疾者愿安,耕者愿岁,贾者愿息,祈生者愿年,未子者愿嗣,子为亲愿,弟为兄愿,亲戚交厚,靡不相交愿,而神亦靡诚弗应。」

  由此可知,碧霞元君在民众的心理层面上简直是有求必应,无所不能。其次,碧霞元君作为平易近人,和蔼可亲、乐善好施的女神,更是让劳苦大众倍觉亲切,从而愈加信赖她,一跃成为民众心目中的慈母、圣母。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是碧霞元君的生日,香客多来此祭拜以示庆贺。

  岱庙遥参亭内自明以来一直供奉碧霞元君,民间把遥参亭称为泰山第一行宫。现遥参亭正殿内仍奉祀碧霞元君,东西配殿分祀眼光娘娘及送子娘娘。元君庙在泰山有上、中、下三庙。

  宋代以后,元君庙遍及全国,每年农历四月十八为祭祀日。《帝京景物略》:「后祠日加广,香火自邹鲁齐秦以至晋冀,祠在北京者,称泰山顶上天仙圣母。」泰山之外,留存至今的大型元君庙有山西太原、山西晋城、山西蒲县、山西万荣、河南新乡、陕西西安等7处。

  ..........碧霞元君神咒............

  天母运合,玉阙真仙。金莲发苞,御制熊然。孟夏十八,化现母前。修真合道,受命天仙。敕封玉女,护世威严。

  神兵侍卫,鬼官俟宣。诛锄奸盗,扶危济险。平治水火,降福消愆。清宁宇宙,仁慈而怜。从善者奉,逆我者但。

  人间祀仰,天地齐年。何灾不灭,何福不迁,遵承帝命,永劫绵绵。包含岱岳,玄之又玄。急急如律令。

  碧霞元君,即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,俗称「泰山奶奶」。碧霞元君之由来,众说不一。一说是泰山神之女。一说原是天仙神女。据明王之纲《玉女传》引《玉女考》,黄帝遣玉女七人在泰山建岱岳观。七名仙女云冠羽衣,焚修以迎西昆真人。

  七女之中,只有一女修而得道,即碧霞元君。另一说则称碧霞元君原是凡人之女,称:汉明帝时,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与妻金氏所生之女,名玉叶。其女相貌端庄,为人聪颖。

  三岁懂得人伦,七岁即学道法,曾参拜西王母。十四岁时入天空山黄花洞修炼。天空山,即泰山。黄花洞,即山顶石室。三年修炼丹成,元精发而光显。于是,凭灵泰山,成为泰山女神碧霞元君。

  泰山之有女神,晋代的《博物志》、《搜神记》都有记载。但泰山女神之受封是北宋真宗时的事。据《蒿庵闲话》称,汉代仁圣帝以前,山上有琢金童玉女,至五代时,殿圮象仆,童象泐尽,女沦于池。

  宋真宗东封还次御帐,涤手池内,一石人浮出水面,出而涤之,玉女也。真宗命有司建祠奉之,号为圣帝之女,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,祠名昭真祠,当是今泰山山顶碧霞祠的发端。明成化年间,拓建为宫。弘治年间更名为灵应宫,嘉靖年间再更名为碧霞。

  护佑众生

  碧霞元君受玉帝之命,证位仙真,统率泰山岳府之天将神兵,照察人间一切善恶生死之事。神通广大,治病救人,护佑一切农耕、商贾、旅行和婚姻等事。民间传说,碧霞元君之女侍塑像中有一女抱有婴儿者,此乃碧霞元君阴佑妇女儿童健康平安,能让无孕得孕,有孕顺产。

  奉祀

  明清以来,直至今日,民间崇拜泰山奶奶的,一直十分兴盛。碧霞元君神诞之日是四月十八日。神诞日前后,正是泰山地区春暖花开的时候,登顶上山为碧霞元君烧香奉祀、许愿还愿者,常常是山上山下,连成一片。北方地区多有供奉碧霞元君之庙观。据《宛平县志》等称,旧时,北京宛平高桥和妙峰山一带,自四月初十至十八日都有碧霞元君神诞庙会,游人相接,「倾城妇女往乞灵,祈生子」。

  参考资料.....《云笈七签》《文献通考》

  ...........祈祀奏文..........

  碧霞元君娘娘宝诰志心皈命

  礼混沌初开。盘古元始玄精来。化育滋物群灵须洞台。上古衍繁筑玉阶。

  踏罡火,蹑紫虚。吾受元始玄精鸾鸟受胎。应劫四万六个灾。

  受诰十六玄苍高。讳姓张。化积外功十万。允为义孙。实乃东岳大帝之女。功圆德满。今居忉利宫下。为应劫灾。乃于纣夏应其天运与狐坦已等。

  弄朝败纪。幸西王母(乃吾祖婆)点化四时之劫。育成万年玄精体。

  序白阳劫灰。拯化众子。受玉旨承父命吾于神州热河省。显化全黎。

  受益九万功。受封。宫主娘娘。亦称。碧霞元君。降魔护边原始玄精元君也。世上尊我大姑娘。

  口诀咒语吾亦先传下诸子化罪愆、唵启嘟咻临叨、降魔护道碧霞元君、

  一气自消二仪自分、急如元始律令敕、

  ......注:十七玄穹高姓张者:即上天第十七代玄穹高上帝、张仪玉皇也。此张仪非春秋时代之张仪,而今上天第十八代玄灵高上帝,乃关圣玉皇也。于清同治三年西历一八六四上元甲子接玉帝位,距今止已经一百卅多年矣。

  盖自有天地,苍穹帝位已换十八代也。以十八个字在玄下值令:即玄、元、明、微、寰、中、理、天、运、化、阴、阳、正、气、震、苍、穹。

  以上十七字系上古、中古、青、红阳期帝号。今起下古白阳期以灵字首运也。

  故事一

  元君渡青竹、周同建竹林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传

  今叙述几则和碧霞元君有关的神话故事。

  话说在泰山北阴处,有一片长得茂盛的竹园。元君自泰朝证果后,收九天青鸾鸟为其座力。青鸾鸟见此片竹林,苍翠蓊郁,经年不凋,故选择此处为憩歇之所,其中有一颗修竹,得诸青鸾鸟经年所食之奇花异果之残屑,并获天地精华之孕育,终于成了精,更能幻化人形。

  一日,正是天高气爽的中秋佳节,有一位在泰山前面一家书院里读书的学生,名叫周同,借著书院放假之便,邀请几个同窗挚友,相偕到泰山避玩。这周同,姿容丰标,聪慧过人,他的父母亲一心要他考取功名,谋得一官半职,可是周同,偏偏淡泊名利,只喜欢画画,尤其擅长画「蟋蟀吃白菜」,图画起来栩栩如生,乍看下,神态活现。

  这日,在泰山北阴处,竟与同伴离失,顿觉慌乱起来。忽然间,听见草丛里,传来蝈蝈儿的叫声,清脆入耳,周同当下寻声拨草,蹑手蹑脚的在寻找,果然发现一只硕大异常的蟋蟀,躲在草丛里,蝈蝈地叫。

  周同一扒,逮个正着,高兴得不得了、小心冀冀地,立刻将它放追草帽头里笼了起来。忽然间,又听到了一只蟋蟀,蝈蝈作响,叫的声音,比刚才的那一只更嘹亮,他再次寻找、捕捉,又逮到了一只。当他正要往草帽里放时,发现第一只竟了无踪迹,经检视帽笼,完整无缺,了无破绽,其内心疑惑不解。心想,管他的,反正已逮到一只更好的了,就不再理它了......当他逮住第三只的时候,又发现第二只不见了。

  就这样,他跑一段逮一只;逮一只,跑一只,一逮一失,一失一逮,连连九次,心里好生纳闷,抬头看看天色,太阳也快下山了。于是他把草帽往头上一扣,想循原途返身下山来。

  说也奇怪,当他刚迈一步,忽听背后,蝈蝈又叫起来,这一只的叫声,

  说也奇怪,当他刚迈一步,忽听背后,蝈蝈又叫起来,这一只的叫声,比

  任何一次的都好听,宛如拨琴弄弦一般,美妙动听,这下周同的瘾头又上来了,找呀找,不知不觉地走进了一堵青色的石墙里,那蝈蝈三蹦两跳地翻过一道石墙不见了?

  周同定睛一看,不禁吃了一惊;哎呀,这是什么地方?正感讶异之际,一阵大水突然由墙向倾盆而出,洒得周同淋淋漉漉,浑身之水,周同正想破口大骂,忽见左侧大门一看,一位清新脱俗,美艳俊俏的姑娘,走了出来,笑容可掬地朝周同而来,姑娘拉着周同的衣袖赔礼道:「哎呀,全怪我粗心,把你的衣裳给弄湿了。」

  周同面对这如花似玉的姑娘,而且又是轻声细语,令他如醉如痴,心神恍惚喏喏后退,姑娘接着说:「这位大哥,快,请到我家里来,把衣服换了,以免遭受风寒。」

  「不用!不用!」周同反而不好意思,姑娘问:「你怎么会到这里来?」周同把捉蟋蟀的事,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。姑娘又说:「那就到我家院里逮去吧!」姑娘见周同有所顾忌犹疑不前,急忙解释道:「你别害怕,家中只有我一个人在!」

  周同一来贪心逮蝈蝈,二来觉得这姑娘情意殷切,在盛意难却之下,终于跟着姑娘进了院子。周同左看看,右瞧瞧忽然发现竹枝上挂着一个笼子,里头的蝈蝈正趾高气昂地在里头叫嚣,这不是从早上到黄昏,抓了又跑的蟋蟀吗?

  周同正想问个原委,姑娘随即说到:「这些蝈蝈,是我养在这里的,他们饱饮竹叶上的露水,就到外面去玩耍,我跟你一样,也满喜欢蝈蝈的,如果你喜欢的话,就送给你好了。」

  当姑娘领着周同进入大厅时,周同发现壁上悬挂着一幅绢绣正是自己醉心的「蟋蟀吃白菜图」;周同正看得出神时,姑娘递了一件衣服要他更换,周同接在手里,又惊又喜,喜的是遇上了一个温情的姑娘,担心的是,一位待字闺中的姑娘,竟有男人的衣物。

  青竹姑娘善解人意,随即说道:「这衣服是家父年轻时所穿的,爹是个养竹子的行家,刚下山去卖竹去了,十多天才会回来。」周同听了这一番话,而就不疑有诈了。

  不多久,姑娘又给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食,两人相偕,共进晚宴其乐融融。周同吃了个酒足饭饱,随着问着:「这儿是什么地方?」姑娘道:「叫竹林园。」

  周同又问姑娘叫么名字,姑娘告诉他,叫青竹。青竹姑娘坐在灯下,给周同整理刚才被弄湿的浪服,忽然流下泪来,周同不解其意,急忙追问道:「刚才还高高兴兴的,怎么突然掉下眼泪呢?」青竹说:「爹平时忙于工作,一出门就十天半月,家中常常只留下我一个人,孤零零的,明天你一走,我又是孤孤单单了。」

  青竹儿的泪珠儿,就好像剌在周同的心坎上滴滴心痛,于是周同答应她,常来竹林园做伴。青竹儿说:「你勤读诗书,为的是功名富贵,那有工夫陪我呢?」周同叹口气说道:「我视名利如粪土,我倒喜数学艺作画;过着像妳这样悠悠自如的生活。」

  青竹儿听了破涕为笑,「原来你喜欢画画儿,我喜欢绣花儿,以役你就常常来给我替个绣花样子吧!」......两人交谈甚欢,两心相悦,情投意合,当晚

  结成了夫妻。

  第二天,周同惦记书院功课,不得不回去,青竹儿领路,送了周郎一程,分手时,离情依依。从此,每天当学院放了学,周同就悄俏地跑到竹园与青竹姑娘喑通款曲。

  其间,因行径怪异,终被书院授儒察觉,原本就不擅说谎的周同,经不起老先生一番诘问,便把事情经遇,一五一十地说了。

  师儒很讶异地说了:「哎呀,莫非是被什么妖精迷了你的心,听说山后有魈木客,专啖人心,每吃一人,可增加一百年道行,今后,你万万不可去了。」

  经老师训斥后,并谕知其双亲,严加管束,从此,周同再也没办法到竹园去了。周同万分无奈,为情所困,终日昏昏沉沉,饭菜不思,

  过了十天,竟病倒在床,药石罔效,一天夜里,周同正昏昏如痴之际,忽闻窗外剥剥作响,不会儿,青竹姑娘已亭立在他的床前,并轻声细语,情极爱怜地说道:「周郎,十天来未见你来,猜想是出事了,趁夜里,偷偷地来看你,也解相思之愁。」

  说着说着,从口中吐出一颗青绿绿如梧子大小的药丸子,送进周同嘴里,并嘱咐道:「这丹丸是我历时千年,并跑遍了泰山,采集了七八种灵药提炼而成,你只要把这宝丹含在口里,就能使你体力恢复,但可千万不要咽下去。」

  果然,周同,顿觉精神饱满,浑身有力,青竹儿彻夜厮守,形影不离,直到东方泛白,青竹姑娘才依依不舍地离去,临走时,周同又把那灵丹还了青竹姑娘。这样,一连三夜,周同不但无药自愈而且神采奕奕,老师和父母甚觉蹊跷,穷究原委。

  周同生性老实,又把青竹姑娘,夜里探望之事,和盘托出,老先生乍听之下,惊慌不已,当下想出了一计,说道:「那女子,必是妖精无疑,晚上,她若再来,你务必趁机把那丸子吞了下去,她没有宝丹,要害你也无从害起。」

  结果,他真的依了老丈生的主意,果真把那丸子吞下去。青竹儿眼见周郎中了计,只好伤心地说道:「老实告诉你,我是青竹仙子,因须得人阳精露,才可永得人形,所以我以蝈蝈引诱你与我相识,并骗称家父外出,始有机会接近你而结缡为夫妻,

  没想到,你竟不念夫妻情深,轻信别人的谗言,伤害了我,可见我们的情缘已尽,留下元丹可助你修行,我已幸蒙宫主娘娘收我为徒,今后,我当奋发精进,为元君效劳,期能庇佑苍生,再造功德,此后,此青竹必将枯萎,任你凭吊。」

  话毕,眼泪夺眶而出,一转眼,倏然消失。周同伤心欲绝,热泪双垂,从此以后,不羡功名,不涉感情,专心作画,不久因所画「蟋蟀吃白菜图」,栩栩欲活,而声名远播,身体也一日比一日强健。

  几年后,在一个秋末近冬时节,只身寻迹,重游旧地,唯见竹林依旧在,景观不复留,但见枯黄竹干一枝,根部残留班班血迹,周同触景伤情,百感交集,不禁痛哭失声,涕泪纵流,顿觉人生在世犹如幻梦一场,也了悟了世事无常的真谛。从此,在此地筑寺而居,削发为僧,取名竹林寺,后称悬云寺。可惜者,在五朝乱华之烽烟中,附之一炬,徒留枯萎竹头一簇,大如桌面,令人发恩古之幽情。这一段缠绵绯恻,哀怨动人的爱情故事,至今还叫人传颂不已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认识【天仙玉女-(泰山老母)碧霞元君】传说与历史来源简介